预约挂号
电话咨询
在线咨询
医院介绍
Hospital Introduction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东城院区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创建于1958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中医院。是全国唯一一所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的高等中医药院校——北京中医药大学的第一临床医学院,并率先成为全国示范中医医院、三级甲等中医院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定的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是北京市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民政部“明天计划”脑瘫患儿手术康复和“点燃心希望”先心病治疗定点医院。2010年,医院被确立为“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示范基地和战略合作签约单位。2011年8月6日,原通州区中医医院与我院整合,并正式命名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东区。医院开创性地于1991年最早在欧洲建立了分院——德国魁茨汀医院,作为重要的中医药国际交流窗口,载入中德外交史册。医院现为一院两区(本部和东区)。目前开放床位862张(本部574张;东区288张)。职工1515人(本部1069人;东区446人)。2011年本部门诊量145.7万人次,收治住院病人14550人次。此外,2011年6月,医院先后在东城区台基厂3号及东城区东四北大街279号(即将开业)增设两个执业地点。医院秉承“患者至上,服务第一”的办院宗旨,坚持“特色立院、人才强院、科技兴院、文化塑院”的战略方针,持牛耳而逐天下,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的健康不断做出新的贡献!医院宗旨:患者至上,服务第一。医院管理理念:破解难题、和谐发展、突出特色,创建一流。一个目标:以文化建设为载体,构建人文与医学科学相结合的临床医学院发展新模式,将东直门医院创建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中医院,并不断发展进步。两个中心:以病人为中心、以职工为中心。三个有利于:有利于病人、有利于职工、有利于医院。四个坚持:坚持突出特色、坚持统筹规划、坚持因地制宜、坚持促进发展。五个强调:强调安全、强调形象、强调服务、强调团结、强调创新。六个和谐:政治和谐、工作和谐、分配和谐、文化和谐、人际和谐、环境和谐。医疗质量方针:强化安全,提高质量,与时俱进,向外拓展。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创办于1958年,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双一流”建设高等中医药院校附属医院。东直门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定的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是世界卫生组织中医适宜技术项目培训基地,是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是首批全国示范中医院、北京市医疗保险定点医院,是国家级中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教育部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医院现有两区一部等多个执业地点。其中东城院区位于海运仓5号,通州院区位于翠屏西路116号,国际部位于东城区东四北大街279号,编制床位1574张,设置临床专业40个,年门急诊量近300万人次。医院现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6个,区域中医诊疗中心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16个,北京市重点专科13个。教育部重点学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9个,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7个,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二室一站”18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医院积淀深厚,名医荟萃,英才辈出,不仅拥有造诣精深、誉名中外的名老中医,也拥有一支经验丰富、技术突出的中年骨干队伍,还有一批基础扎实、勇于进取、脱颖而出的后起之秀。医院先后涌现出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国医大师1名、全国名中医1名、首都国医名师14名、长江学者1名和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3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顾氏和平奖”获得者1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1人,入选“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5人,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11人,“北京市科技新星”7人。“首都十大健康卫士”2人,“首都健康卫士”3人,“白求恩式好医生”1人。建院以来,医院以雄厚的师资队伍、优异的教学业绩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承担着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以及台港澳班、留学生的临床授课和实习任务。1958年至今,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高质量、高水平中医医师,为世界各地输送了大批优秀的中医专业技术人才。现有一级学科学位授予点2个,涵盖6个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共有博士研究生导师4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04名。拥有国家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和北京市教学名师。拥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和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医院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和科研队伍建设,是第一批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拥有教育部中医内科学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和北京市中医内科学重点实验室。2014、2015连续两年在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名中列居中医院排名首位。医院不断探索公立医院改革新模式,实施了多种模式(通州院区模式、普通社区模式、功能社区模式、医联体模式、涿州分院模式、战略联盟模式等)。积极发挥三级甲等医院辐射作用,以首都为中心,组建了中医战略联盟,目前已形成以东直门医院为核心、辐射全国22个省份170余家中医医院的医疗联盟,开展了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专科建设、医疗会诊及转诊等多种合作方式,全面提高了基层医院服务能力。医院早在1991年于欧洲建立中医分院——德国魁茨汀医院,成为重要的中医药国际交流窗口。东直门医院始终把公益放在首位,为国家分忧,为社会担责。在传染病疫情爆发、大地震等危难时刻,东直门人都做出了积极贡献。医院首创全国乡村中医师“3+3”提升工程,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基层中医人才。肩负着国家医疗援疆援藏、健康扶贫、对口支援等种种社会责任,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誉。“东西南北寻医问药,看中医首推东直门;望闻问切衷中参西,求奇效以德做药引”。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将继续践行“求是善行”的院训,秉承“患者第一,服务第一”的办院宗旨,坚持医、教、研协同发展,追求人才一流、技术一流、服务一流、管理一流,凸显中医特色优势,引领行业学术发展,为人类健康福祉做出更大贡献。大厅电子屏、咨询台、各科护士站查询科研成果中医内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积极参加了国家科技部九五、十五、十一五计划中的973和863科学研究、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课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新药转让2项,获专利1项。2002~2006年我院在国内各级医学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共1489篇,其中教学类论文37篇,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3篇,被SCI收录的33篇,出版各类著作110部。科研为医疗和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医院走上了科学管理的道路,采用了信息管理系统,使各种数据的提取更便捷、更科学。获奖荣誉2010年4月抗震救灾医疗队获“北京市模范集体”荣誉称号;2010年10月北京地区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信息网工作二等奖;2010年11月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第二届“上工杯”学术演讲比赛单位组织奖;2010年12月北京中医药学会“先进团体会员单位”;2011年1月北京市协作者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北京协作者优秀志愿服务团体奖;2011年1月北京市无偿献血突出贡献奖;2011年4月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中医院管理年活动及中医医疗机构绩效考核评估优秀奖;2011年7月北京地区中医医院医疗质量检测一等奖;2011年8月北京地区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优秀奖;2011年10月第二届北京市职工健身健康博览会优秀组织奖;2011年08教改团支部获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首都大学、中专院校“先锋杯”竞赛评选“优秀团支部”称号;2011年CCTV音乐“歌声与微笑”最佳组织奖;2010年4月东城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2011年3月东城区无偿献血先进单位;2011年3月东城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2011年4月东城区卫生防病工作先进集体;2010年7月北京中医药大学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九周年教职工合唱汇演最佳编排奖、优秀组织奖;2010年11月北京中医药大学“大医国风”北京中医药大学首届文化节经典朗诵会最佳组织奖;2010年1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就业工作标兵单位;2011年1月北京中医药大学平安校园综合治理先进单位;2011年5月北京中医药大学首届辅导员、班主任羽毛球大赛团体赛优秀奖;2011年6月07中医临床七年制团支部获北京中医药大学优秀团支部;2011年6月北京中医药大学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追逐梦想,唱响红歌"教职工大合唱比赛最佳演唱奖;2011年7月第一临床医学院学生党总支获北京中医药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2010年7月北新桥地区超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先进单位;2011年1月北新桥地区群众体育突出贡献奖;先进设备医院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诊疗设备多台,其中包括磁共振装置(MRI)、螺旋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关节手术导航系统、术中三维放射成像系统、大型成套数字化X线机组、彩色B超、流式细胞仪、各种电子内窥镜、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血气分析仪和先进的重症监护仪、BVI眼科超声诊断仪、半导体眼底激光、玻璃体切割机、彩色荧光眼底造影机、超声乳化仪、超声雾化中药熏治机、串状三棱镜、电脑验光仪等设备。
医生团队
Doctor Team
医院资讯
Hospital News
特色科室
Characteristic Department
科普推荐
Polular Science
患者评价
Patient Evaluation
友情链接
提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07-2020 爱医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