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乙肝会导致肝衰竭吗

乙肝有可能导致肝衰竭。肝衰竭是多种原因导致肝脏的合成、排泄和转化等功能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在我国,引起肝衰竭的首要病因就是慢性乙型肝炎。此外,其他的病毒感染、药物、细菌及寄生虫、代谢异常等,都可以导致肝衰竭。

肝衰竭早期可出现乏力、恶心、食欲不振等症状。随着肝衰竭的进一步发展,上述症状持续性加重,出现极度乏力,和重度食欲减退。还会出现明显黄疸症状:如皮肤黄染、眼球黄染等;凝血功能障碍,如皮肤黏膜淤血,鼻出血,牙出血等;出现嗜睡、精神混乱等肝性脑病,甚至出现昏迷;还会有明显的腹水,导致腹部膨隆。

确诊乙肝后,如果没有严密监测,经过科学、规范的治疗,完全有可能发展为肝硬化,但也不是所有乙肝都会进展为肝硬化。据统计,乙肝病毒感染者,大约只有三分之一的人出现肝炎,如果不接受治疗,每年大概有15%或至25%的肝炎患者进展为肝硬化。随着肝硬化的发展,肝衰竭就会随之而来。当然,还有少数人没有经历明显的肝炎阶段,发现的时候,已经是肝硬化甚至是肝癌。   

确诊慢性乙型肝炎,并且肝功能异常,建议及时就医,根据医生意见进行抗病毒治疗。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科菲克)和恩替卡韦是慢性乙型肝炎常用药物,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科菲克)是最新抗乙肝病毒药物,具有靶定肝细胞的特点,让有效成分更直接作用于肝细胞,相对于恩替卡韦,耐药率低,抗病毒效力更强。

发布时间:2022-05-06

4437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请谨慎参阅,身体若有不适,请及时到医院就诊。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128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