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肌痉挛

面肌痉挛

就诊科室:

爱医医健康编审专家

陈凤鸣

陈凤鸣

主任医师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中医内科

预约挂号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简介

面肌痉挛(facial spasm,FS),主要以一侧面部肌肉阵发性的不自主的抽搐为特点,多局限于单侧,故又称为半面痉挛 (hemifacial spasm,HFS),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缓慢进展的周围神经疾病。在情绪激动或紧张时症状又会进一步加重,但是查体无其他神经系统病变。尽管该疾病是良性疾病,但由于它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交,部分患者甚至出现焦虑、抑郁,因而需要及时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

临床症状

头痛、抽搐、睁眼困难、口角歪斜等。

好发人群

中老年人,以女性居多。

并发疾病

失明、抑郁、失眠、焦虑、永久性面部肌肉萎缩等。

常用检查

磁共振成像、CT扫描、肌电图检查、异常肌反应检测等。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

治疗周期

药物治疗周期一般为三个月左右;手术治疗一般为一到两周;针灸治疗一般为一到两个月。

是否医保

补发医保。

常用药物

卡马西平、奥卡西平、苯妥英钠、氯硝安定、巴氯芬、托吡酯、加巴喷丁、氟哌啶醇等。

主要病因

面肌痉挛的具体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但一般考虑和以下因素有关:

炎症:少部分的面肌痉挛会继发于面神经炎、颅内感染等疾病。

面神经受压:异常动脉或静脉、罕见基底动脉瘤、听神经瘤、脑干梗死等疾病会压迫面神经,导致面部痉挛发生。

面神经损伤:面肌痉挛会继发于脱髓鞘病变、多发性硬化等疾病。

传播途径

一般不具有传染性。

典型症状

面肌痉挛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单侧面部表情肌群有阵发性、无痛性不自主的抽搐,具体表现如下:

发病部位:大部分患者以眼轮匝肌的轻微抽动开始,然后逐渐向口角以及整个面肌扩展,部分严重的患者会有睁眼困难、口角歪斜的症状。主要见于一侧发病,双侧发病者十分罕见。

痉挛特点:突发、阵发,有节律,并且无法控制,一般不伴疼痛。

持续时间:每次抽动持续数秒至数分钟。

影响因素:精神紧张、疲劳、用力闭眼或鼓腮时加重,睡眠时消失。

伴随症状

部分患者会出现头痛、患侧耳鸣以及患侧舌前味觉改变等症状。

晚期患者会有表情肌轻度瘫痪的症状。

就医指征

若是发现有一侧眼睑跳动、睁眼困难、口角肌肉震颤的症状,要尽早就医。

诊断标准

一、病史

是否有面神经炎、颅内感染、听神经瘤、多发性硬化等病史。

二、临床表现

症状:是否出现单侧面部表情肌群阵发性、无痛性不自主抽搐的症状。

体征:是否出现神经系统检查未发现其他阳性体征。

药物治疗

一、口服药物

1、适用范围

主要用于发病初期、无法进行手术或者是拒绝手术者,以及术后症状无法缓解者的辅助治疗。

若是患者的临床症状轻或者是药物疗效显著,并且没有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可以选择长期应用。

2、常用药物

首选药物:卡马西平、奥卡西平等。

备选药物:苯妥英钠、氯硝安定、巴氯芬、托吡酯、加巴喷丁、氟哌啶醇等。

疗效:减轻部分患者的面肌抽搐症状。

3、不良反应:药物治疗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肝肾功能损害、头晕、嗜睡、白细胞减少、共济失调、震颤等不良反应。其中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卡马西平治疗有导致剥脱性皮炎的风险,严重的剥脱性皮炎会有致死风险。

4、注意事项

使用药物时要遵照医嘱,不要擅自更改药量或更换药物。

用药后注意观察自身情况,若是出现不适感觉,要马上停药并立即就诊诊。

二、注射药物

适用范围:主要适用于无法进行手术、拒绝手术、手术失败或者是术后复发、药物治疗无效或药物过敏的成年患者。

1、常用药物:肉毒素。

疗效:绝大部分的患者对初次注射肉毒素有效。1次注射后痉挛症状会完全缓解以及明显改善的时间为1~8个月后,大部分患者会集中在3~4个月后。而随着病程的延长和注射次数的增多,疗效会逐渐减退。

2、不良反应

少部分患者会出现短暂的症状性干眼、暴露性角膜炎、流泪、畏光、复视、上睑下垂、瞬目减少、睑裂闭合不全、不同程度面瘫等症状,一般会在3~8周内自然恢复。

若是患者反复注射肉毒素会导致永久性的眼睑无力、鼻唇沟变浅、口角歪斜、面部僵硬等症状。

3、注意事项

若是患者有发热或者急性传染病,或者是孕妇以及12岁以下儿童则慎用。

在使用本品期间禁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过敏性体质者及对本品过敏者禁止使用。

手术治疗

一、适应证

没有明确原因导致的面肌痉挛,并且经过头颅CT或者是MRI仍找不到确切病变的患者。

面肌痉挛症状比较严重,已经影响了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并且患者有十分强烈的手术意愿。

经过口服药物或者是肉毒素注射治疗无效,以及药物过敏、药物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

术后复发的患者,可以选择再次手术。

术后无效的患者,例如首次手术无效是因为减压不够充分导致的,并且手术后异常肌电反应检测阳性,选择再次进行手术。

二、禁忌证

不适宜全麻下进行开颅手术的患者。

患者存在严重血液系统疾病或者是重要器官功能障碍。

高龄老人。

三、常用术式

微血管减压术。

四、疗效

面肌痉挛术后疗效判定标准,共分四级。

1、痊愈:面肌痉挛症状完全消失。

2、明显缓解:面肌痉挛的症状基本消失,部分患者在情绪紧张激动时或者是做特定面部动作时偶尔出现。

3、部分缓解:面肌痉挛症状减轻,但还是比较频繁。

4、无效:面肌痉挛症状没有变化,甚至加重。

五、手术并发症

1、脑神经功能障碍

主要症状表现为面瘫、耳鸣、听力障碍,少数患者会出现面部麻木、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复视等症状。

大部分的急性脑神经功能障碍会出现在术后3天内。手术3天以后出现的脑神经功能障碍为迟发性脑神经功能障碍,绝大多数迟发性脑神经功能障碍发生在术后30天之内。

2、小脑、脑干损伤

术后患者病死率约为0.1%。主要致死原因为小脑、脑干损伤,包括梗死或出血。

避免小脑损伤的关键在于减少牵拉时间、降低牵拉强度。

3、脑脊液漏

可表现为耳鼻流出清亮液体。脑脊液不断流失可造成头痛。

如发生脑脊液鼻漏,需去枕平卧。勿抠、挖及堵塞鼻孔,保持鼻孔清洁。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行腰大池置管引流,如保守治疗无效,可考虑再次手术治疗脑脊液漏。

4、低颅内压综合征

主要原因为术中长时间暴露手术部位,导致释放大量脑脊液,术后脑脊液分泌减少等所致。

主要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及非喷射状呕吐。

放低头位后症状可缓解。

5、其他并发症

主要有感染、伤口愈合不良、平衡障碍、椎动脉损伤等。

部分患者会在术后出现眩晕,大部分是在术后活动时发现。症状轻重不一,重者影响活动,可逐渐减轻,多在1~2周内缓解;少数患者可持续1个月以上,但不影响活动。

六、术后注意事项

术后1个月内应注意保暖。

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时间。

避免头部活动过多,自然呼吸,避免用力憋气。

避免剧烈活动、咳嗽,不要用力挤眼。

清淡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饮食调理

饮食以清淡为主,主要选择软食。

避免辛辣油腻有刺激性的食物。

肉类主要选择鱼类、禽类等高蛋白肉类。

日常护理

注意面部的保暖,避免冷水洗脸,避免冷风直吹。

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适当进行运动,从低强度运动开始,逐渐恢复正常活动。

家属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念, 多关心、体贴、照顾患者。

戒烟。

预防措施

积极原发疾病,主要为治疗面部、脑部的疾病。

尽量保持心情舒畅,遇事冷静,不急躁。

适当运动,提高身体素质和抵抗力。

日常饮食方面,注意均衡营养,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素的摄入。

参考文献: